中國原料藥產業規劃和出口秩序亟待調整
zyzhan導讀:目前,我國西成藥、醫院的診斷治療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幅明顯高于原料類產品,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大大增加,但我國醫藥外貿行業轉型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非短時間能夠完成,需要相關各方共同推動解決。近年來,針對中國原料藥的國際貿易調查不斷增加,而和以往不同的是,從前些年的發達國家到現在的發展中國家,對我們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國家范圍逐漸擴大。
專家稱,此前很多企業的不理性短期行為,盲目擴產導致的產能嚴重過剩和低價傾銷共同導致了今天中國原料藥行業的現狀,產業規劃和出口秩序都亟待進一步調整。
而再向前推幾年,即便是醫藥原料藥發展的黃金時期,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青霉素工業鹽,全球需求量每年都在5萬噸左右,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條件下,醫藥原料藥的價格戰頻繁發生,如7ACA(孢菌素抗生素中間體)價格跌破每公斤110美元的虧損線下行至70美元。
在我國老牌原料藥基地浙江省,華海藥業主攻制劑出口,海正藥業聯手外資謀求創新藥,海翔藥業在創業初期選擇了從代工突破。原有的生產線和技術不可能扔掉重來,誰也扔不起,對老企業來說尤其負擔沉重,只能從原有品種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延伸發展。
即便轉型升級面臨諸多挑戰,眾多醫藥企業仍在不懈努力。以老牌企業山東新華為例,因為這些年通過提高質量標準,給跨國制藥公司做供應商,產品的質量和口碑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在歐美等市場建設銷售隊伍,在原料藥之后,慢慢打開國際制劑通道。
現階段我國西成藥、醫院的診斷治療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幅明顯高于原料類產品,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大大增加,但我國醫藥外貿行業轉型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
(來源:中國制藥網)